本文作者:admin

中国漫画发展史(日本漫画的发展史及影响)

admin 2021-03-25 47
中国漫画发展史(日本漫画的发展史及影响)摘要: 中国漫画发展史有多久有20年了最早的要数葫芦娃那类型的中国动漫发展史"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当然在目前的中国是没戏)"徐克语.英语中把漫画分为儿童看的"CARTOON(卡...

  

中国漫画发展史有多久

  有20年了 最早的要数葫芦娃那类型的

  

中国动漫发展史

  "动画是一个电影类型,不是儿童片(当然在目前的中国是没戏)"徐克语.英语中把漫画分为儿童看的"CARTOON(卡通)"和青少年看的"COMIC(漫画)",在动画界也是同样.所以20岁的我看动画片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的观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的动画片针对的年龄层太小,不但国产的动画片只有7岁以下的人才看,连引进的动画片也只是针对12岁以下年龄层的.所以无怪乎去年引进的《灌篮高手》会引起轰动,相信很多大人也看见《灌篮高手》后会惊呼:"居然还有适合高中生看的动画片!?"这真是中国动画业的悲哀!

   世界的动画大国,当然是美国和日本,而两国的动画作品风格也有所不同?quot;老美"的动画以数字化的电脑制作为主,号称"美国没有'动画绘制人'".其特点是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动作,且节奏较快,体现了美国人的直率,爽快的性格.代表有狄斯尼;华纳等公司.而日本的动画以赛璐璐和喷笔绘制为主,体现的是一种唯美的风格.特点是以优美的人物造型,内涵丰富的对白及剧情吸引观众,但相对的,定格画面就较多(1995年的超人气大作《新世纪Evangelion》创造了3分50秒定格且无对白的记录,但销售量仍排亚洲第一,庵野大神的功力真是高深莫测!),节奏也较慢.代表么……吉卜力、GAINAX、SUNRISE、东映……

   而中国动画拥有的是什么呢?只要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专家"都会这么说:"民间流传的皮影乃动画之鼻祖,建国后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更是开了历史之先河……"再往后呢?再往后则是单调生硬的色彩,粗糙且毫无美感可言的人物型,幼儿园小朋友都觉得幼稚的剧情,片中大人发音象3岁孩子,还有毫无感情的对白…….可以说,中国动画观众没有7岁以上的!!我们可以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幼园动画".

   然而,形成"幼稚园动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动画片的概念的错误认识以及对观众年龄层的狭隘定位:

   前面提到了,很多人认为动画片是小孩子看的,因此从编剧到配音都极尽幼稚童趣(所谓)"之能事.因此把观众年龄层次定位在了一个想当然的低谷中,效益不好也是理所当然的了.可在日本,动画片分为了3个等级,分别面对3-12岁;12-18岁和18岁以上的年龄层.美国更是把动画片做得老少兼宜,如《狮子王》.解决方法:尽快改变对动画片的认识.

   二、题材陈旧且无聊:

   国产动画片的题材似乎除了"葫芦娃斗妖怪"、"琴岛和海尔"就是"大灰狼和小白兔"、"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这些东西,小学2年级以上就没人看了.说得再不客气点,日本的三流科幻片《咸蛋超人(奥特曼)》(按某些人的习惯把它归入动画片)都比它们来得好看.解决方法:考虑采用受欢迎的剧本(如金庸小说)或年轻人写的剧本(接近青少年喜好).

   三、技术落后或盲目使用"新"技术:

   看起来,中国动画恐怕还停留在老式的"塑料纸+水彩笔"的"幻灯式动画片"阶段吧(未证实),既没美国的数字化技术流畅,动感强,也没有日本的"赛璐璐+喷笔"柔和,美观.偶尔有赶赶时髦,用电脑着色的作品也是用"画笔"一类的简单软件"填空".色彩方面已不是缺乏过渡感,而是干脆完全没有.不要说与美、日的优秀CG(电脑绘图)相比,就连传统的手绘也不如,充其量也就是比小儿涂鸦略高一筹.如果有人指着电视屏幕上的一堆单调的色块得意地说:"这是咱们国家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那么我只想找个地方大哭一场!解决方法采用真正的新技术或更美观的传统技术(比如水墨画).

   四、计划经济时代的荼毒:

   我国的动画片大多出自"XX电视台动画部"或"XX美术制片厂",这些都是国家资金在支持,经济效益当然要排在社会效益的后面.于是乎,动画片成了没人爱看的"幼儿公益广告"或"幼儿教育节目",当然也就比不过外国的"文化侵略"啦.国家与其不厌其烦地投巨资生产既没市场又没观众的垃圾片,不如花点力气营造一个良性动画市场解决方法:动画制作商业化、市场化.

   五、外行指挥内行或外行指挥外行加上缺乏敬业精神:

   现在什么样的人都在搞动画,内行也搞,外行也搞,只是因为它赚钱."因为现在一般是决策者、策划者是制作人,而不是具体搞动画的.这好比一个不会开车的人教别人开车,由比而出的毛病,车也肯定搞不好了."(徐克语)而国外"加工片"的泛滥,更导致了我国本来就少有的有能力的专业动画人员的思路匮乏,不思进取,夜郎自大.既然"动画片是给小孩子看的东西,小孩本来就没有欣赏的能力,也就用不着花大力气制作",因而也就有很多人可以以此为借口偷工减料.解决方法:培养专业的动画制作队伍,并合理使用;强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

   声优质量低劣:中国播放的动画片,无论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配音不但毫无感情,而且跟角色的年龄,个性不符合.普遍配音的年龄小于角色的实际年龄,经常可以看见我国配音的外国动画片中的高中生尚未变声(例如月野兔)之类的情况.而无论是"酷哥"还是搞笑专家,在国内都是"千人一声".港台的声优虽然有些"嗲",但配音的效果与角色本来的年龄,性格到没什么大的出入.解决方法:提高配音演员的素质,可以学习日本,将优声当作明星宣传,既促进了他们的上进心,又使动画片更加正规化.进品片放原声既体现了原来的气氛,又节省了经费,又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的青少年,看的是《灌篮高手》、《口袋妖怪》、《花木兰》,喜欢的是"酷".而充满"乡土"气息的国产动、漫画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近来出现了一些本土漫画杂志,虽然临摹、半临摹的作品还比较多,但总是迈出了第一步.而我们的动画业呢?悲哀啊,悲哀啊!

   我国引进动画片(尤其是日本的)时,由于引进者并不知道什么样的动画片会受青少年欢迎,因此他们只能找一些他们看起来似乎可能比较会受国内观众欢迎的,且内容绝对"健康"的片子引进到国内.(不排除某些人想实施"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性)大人气的《新世纪EVA》可能就是因为内容有一些"血腥(?)"或"少儿不宜"而无法为一些人接受.或是因为内容涉及灰色人生观,人们担心"少年儿童无法理解",或是想杜绝"文化侵略",或是还有其它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而真索性"宁可错杀三千,也不放过一个",不予引进.或者更简单的原因:他们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部受欢迎的动画片(!!).

   说到"文化侵略"又想起n年前X市(还不是一个小地方、好像是深圳吧)某人发起的"全市中、小学生联名告别卡通"的闹剧.我要说的是:防止"文化侵略",靠"告别"是没有用的,只有制作出真正吸引观众的精品才行.

   最近的《宝莲灯》可以说是中国动画的最高水平了.实际上,《宝》的水平绝对不低于日本(当然《EVA》还是没法比),但它还是失败在题材上--这种老掉牙的题材,如果不经过再创作,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看到晚报上提到《宝》首场由于张信哲而爆满且初中女生占大半时,我的心情的确只能用"悲哀"来形容一部动画片需要歌星来拉票房,不是动画业的悲哀又是什么!

   悲哀啊,中国动画业者.

   悲哀啊,中国动画观众……

   我不想这样悲哀下去了,可是谁能帮助我呢?……

   不在悲哀中爆发,就在悲哀中灭亡!

  

1981年至1999年间的中国漫画史?稍微详细一点~~急!!!!!!!

  1984年漫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参加第 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幽默漫画、科学漫画等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活跃在这一时期的漫画家,有华君武、方成、米谷、廖冰兄、丁聪、张乐平、王乐天、英韬、江有生、李滨声、江帆、苗地、于化鲤、韦启美、詹同、毕克官、缪印堂、王复羊等.漫画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有《漫画漫谈》(沈同衡》、《我怎样想和怎样画漫画》(华君武)、《幽默·讽刺·漫画》(方成)、《中国漫画史》(毕克官、黄远林)等.198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艺术委员会成立.广大专业和业余漫画作者正在为繁荣发展中国漫画艺术做出新的贡献.

    特点主要是:①在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兴起和发展的中国漫画,贯穿着一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斗主线.社会主义时期的漫画继承发扬了漫画的战斗传统,并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歌颂新人新事和适应群众多方面的审美要求上,进行了新的开拓.②中国漫画有着广泛的群众性.中国漫画队伍是由漫画家和广大业余漫画作者组成的强大队伍,不少漫画家正是在创作实践中从业余转变为专业的.③漫画与新闻事业的关系密切.漫画的主要阵地是报纸和刊物,这是由漫画特殊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④中国漫画的形式风格是多种多样的.既有简笔写意的,也有工笔线描的;既有追求大块黑白处理的,也有民间装饰情调的;既有单幅画和组画,也有长篇连续巨著;还有漫画速写、布画漫画、墙头漫画、照片剪贴、漫雕等等.⑤漫画家们在创作实践中,既学习和借鉴外国漫画,也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越到后来,越更加有意识地追求漫画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漫画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香港:

    1987年10月,第一次香港金融危机,黄玉郎(股票)的噩梦开始,香港漫画业受到严重打击、低迷,黄玉郎(董事长)所经营的文化传信有限公司开始分盘

    1989年12月,黄玉郎被廉政公署ICAC查出挪用公款,股票假盘,入狱一年,与文化传信公司正式脱离关系,标志着90年代漫画业群雄割据,出狱后创立"玉皇朝集

中国漫画发展史(日本漫画的发展史及影响)

团",痛改前非,洗心革面,重新执笔创作漫画,开山之作《天子191》.

    1999年7月,正式成立"香港漫画家协会",黄玉郎被选为会长,马荣成当选副会长,同年,香港漫画节开办

    内地:

    1981年,铁臂阿童木(手冢治虫),同时国内出版漫画版,连环画形式

    1991年,中央一套,圣斗士(车田正美),漫画由海南美术电影出版社出版.

    90年至94年,漫画盗版最猖獗的两地:海南、四川

  

中国动漫的发展史是?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做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希望现在对日本动画津津乐道的青少年能够了解中国动画曾有的辉煌历史.

  

搜狗问问-搜狗旗下最大互动问答社区

  

中国漫画的发展

  中国动画制作主要是低龄向动画.

  制作人认为动画只给小孩子看....

  对于一些青少年沉迷于日本动漫文化无法理解

  其实中国并不缺动漫制作人才...

  日方动画就有是中国人画的.

  中国缺的就是对动漫的认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jsg1407.com./msmh/17100.html发布于 2021-03-2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明盛漫画网-漫画-日韩动漫-韩国漫画-日本漫画

阅读
分享